2023年11月5日下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马晓光先生一行莅临四海孔子书院,考察在建中的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台湾文史中心)并座谈。陪同的还有国台办全国对台干部培训中心原主任、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辑刊执行主编王杰先生,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教授,北京市台办原一级巡视员、北京联合大学客座教授马振生先生,海淀区台办原主任、二级巡视员王锋先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王超教授,台湾历史文化协会理事长苏建诚教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务部负责人赵霞女士,九州出版社原社长杜大宁先生等。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以及书院部分老师在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迎接。
冯哲院长首先向马晓光先生一行汇报了创建申办中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前期情况:
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旨在通过台湾历史文化图书文献资料的收藏研究、历史文物主题展览和两岸青少年参观交流等方式,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两岸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促进两岸心灵契合,让台湾乡土情、中华文化心得以彰显。
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与台湾文教机构的交流互访、合作,在此基础之上,筹备成立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期间,国台办、北京市台办、北京市海淀区台办、海淀区温泉镇政府及台湾各界师友等给予了多方面指导支持,今年被北京市台办确立为北京市级对台交流基地。
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台湾文史中心),将持续征集有关两岸关系发展中重要历史事件的珍贵资料和文物,并长期举办两岸文史资料展览,以人物和时间为线索,故事叙事和情景还原与再现为特色,利用虚拟现实等多媒体交互技术,通过图书、文物、文献、图片、投影、虚拟布景等多元化展示手段,进一步加大对台湾历史文化的梳理、展示、分享、体验,为参观者呈现一个生动、深入、犹如亲历的台湾历史人文体验空间。
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将带着深厚的中华历史人文情怀,把握总结历史契机,从点到面,累积善意,累积互信,力争打造一个“四时咸宜,于秋为最”的两岸历史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研究中心、文创中心及生活美学中心。
马晓光先生在听取了冯院长的报告之后,他说非常赞赏四海孔子书院20多年一直以来立足民间,在两岸中华文化交流上所做的贡献,对筹办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给予肯定。中华文化是两岸纽带与最大公约数,确立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身份,创建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利在两岸当下,功在民族千秋。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方面将发挥应有作用。马晓光先生愉快地回忆起了许多两岸交流的往事,大家深感应把这些珍贵记忆收藏到博物馆。
(座谈会结束,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去年928孔子诞辰,在四海孔子书院举办第三届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研讨会上提出创建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以来,得到两岸各界师友广泛响应与大力支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发来贺电,她认为在北京创办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具有独特且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并期许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能成为两岸历史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研究中心,同时也是两岸文创与生活美学中心。透过文化加速促融促统,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海文化论坛暨第四届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研讨会)
今年928孔子诞辰,应北京四海孔子书院冯哲院长邀请,中国国民党前国发院院长、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林忠山率十五人参访团专程来京参加两岸礼乐祭孔典礼与四海文化论坛暨第四届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研讨会,达成两岸共建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与台湾文史中心共识。
(台湾中华文化参访团林忠山先生一行莅临参观访问建设中的台湾文史中心)
因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与台湾文史中心所在地(温泉镇温泉路124号)曾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李石曾创办的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及温泉女子中学旧址,作为中法大学创办人,李石曾先生也是早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推动者,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都是早期留法学生。
进入新时代,李石曾先生当年在温泉开办文化教育与乡村建设事业今天仍需继承发扬光大。四海孔子书院在温泉开办文教事业已有18年,今又有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在旧址创建,真算得上是历史的回响与奇遇。
【附】李石曾先生简介
(李石曾,出生于1881年,河北高阳人,1973年在台北逝世。他曾经是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私立南通大学首席校董。早年曾发起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留学法国,学成归国后,他经常往返中法两国。期间,他邀请孙中山、蔡元培等著名历史人物来蒙达尔吉访问或讲学。他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早期最有远见的先驱者,堪称中国留法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