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以法律形式设立国家级纪念日,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在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国家级纪念日只有四个: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法律形式确立台湾光复纪念日为国家级纪念日,意义重大深远:
第一,再次彰显了中国政府对台湾行使主权的事实。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至此台湾、澎湖列岛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是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重要铁证。
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其常设机关以法律形式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是中国政府对台湾行使主权、特别是法律管辖权的重要象征,此举进一步延续和完善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理链条。
值得一提的是,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干净彻底地解决了包括台湾在内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从1945年10月25日台湾重归中国版图、到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包括台湾在内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再到2025年10月25日成为第一个由国家法律形式确立的台湾光复纪念日——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法理链条,宪法序言中“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得到彰显。
第二,再次彰显了祖国完全统一是两岸同胞的民心所向。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在就决定草案作说明时,以及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就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发表谈话时,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关键信息:
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很多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的台湾各界人士多次提议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并在国家层面举行纪念活动。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意志。全国人大常委会顺应民意,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决定以国家名义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
由此可见,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是党中央、全国人大在充分听取和吸收两岸各界有关建议基础上,经过郑重考虑后,顺应广大民意才做出的决定。这不仅彰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优越性,也真切体现了“伟大祖国永远是所有爱国统一力量的坚强后盾”这句话的磅礴力量。
第三,再次彰显了在两岸开展全民涉台爱国教育的重要性。
不久前,由真实历史改编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风靡两岸,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革命先辈为实现人民解放、国家统一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两岸同胞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沉默的荣耀》以文艺作品形式,生动诉说了两岸统一的“法”“理”“情”, 正是全民涉台爱国教育的成功案例。
众所周知,由台湾省政府设立的“光复节”,曾经是台湾地区重要纪念日,也是台湾同胞共享做堂堂正正中国人荣耀的记忆节点。然而,民进党首次当政时,公然取消光复节的法定假日地位;民进党再次“执政”后,不遗余力扭曲和抹杀有关台湾光复的历史记忆,去年岛内主流民意推动光复节恢复为法定假日后,民进党极力阻挠攻击,“台独”政客悍然喊出“台湾没有光复、台湾人是日本人”等令人发指的妄言与谬论。
在这个关键时刻,谁来领导对抗逆流?谁来推动正本清源?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所说,我们将以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为契机,积极举行各类纪念活动,开展全民涉台爱国教育。这里所指的“全民”当然是指包括台湾同胞、台湾居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中国公民。
台湾光复写进历史、写进法律、写进人心的过程,也是中国政府对台湾行使主权、治理权、法律管辖权的进程。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八个字的分量,就浓缩于此!
来源 | 海峡新干线


打印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3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