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页

台媒评论:两岸“硬脱钩”绝无可能,台湾也承受不起代价

日期:2025年04月16日 来源:旺报
【字体: 打印 当前阅读量: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袭击全球,大陆毫不犹豫以牙还牙,祭出反制措施,并迅速从经贸外溢到社会,对赴美旅行、留学发出警示。

  面临中美关系与国际政经形势的剧变,“赖政府”不改变民进党“倚美反中”基本路线决心,已反映在赖清德在民进党中常会上“投资脱中入北”的宣示。民进党认为,无论特朗普的形象、政策、行事风格多糟糕,在“自由民主阵营”遭到多少批评,但大家都把大陆视为对手或敌人,台湾“选边站”别无选择。

  然而,纵观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特朗普发动“关税战”、中美硬对抗之后的选择,坚持“选边站”的台湾已成为异类。4月2日,特朗普端出“对等关税”威胁后,欧盟先以“互免部分产品关税”作为试探,遭美方打脸后提出25%关税反制,同时与国务院总理李强通电话。4月9日,特朗普“发夹弯”延缓“对等关税”后,欧盟暂缓对等措施,但立即与大陆商务部长通话,决定调整大陆电动车进口限制政策。最近又传出欧盟领袖将于7月赴北京,说明欧盟不仅没有一面倒向美国,反因特朗普启动“关税战”而有意改善与大陆关系。

  再看亚洲国家,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4月2日与特朗普沟通,表示愿意探讨“零关税”问题,很快传出大陆领导人访问越南的消息,依照两国惯例,高层会晤代表双方已达成共识;日本早在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初,就在东京邀集中韩外长、财经官员会晤,并达成加快三国自贸区进程的共识,可以看出,抱团取暖已成为东北亚三国于特朗普之外的另一个选择。

  从宏观、历史、战略角度看近期国际社会的合纵连横可得知,战略自信、战略冲动、战略稳慎,是“特朗普2.0”时代大变局的三个关键词。首先,当前中美对抗是“战略自信”与“战略冲动”的差别。大陆认为东升西降的趋势并未改变,早在特朗普首任期间,大陆就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防范外部风险测试,此次对付特朗普高关税攻势,不仅官方见招出招,民间杂音也明显趋弱,再观察大陆与美国以外国家更加密切的往来,更显出大陆的战略自信。

  特朗普的“战略冲动”已无需证明,全球舆论赫然发现,特朗普核心团队矛盾重重、朝令夕改,决策过程粗糙,绝不是一些人所说的“下大棋”,而是业余者的表现。国际社会越感受到特朗普的“战略冲动”,就越倾向于选择“战略稳慎”,也就是不选边站队,既稳住特朗普,也稳住大陆。这背后兼具利益与理念的考量:利益上,各国经济离不开大陆,理念上,深知特朗普的意识形态已无道德优越性。

  是与“战略冲动”的特朗普团队继续疯下去?还是与欧盟、日本、韩国、越南等一样采取“战略稳慎”的务实态度?这是“赖政府”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大陆经济规模大、基础建设先进、科技应用进步,对未来充满战略自信,或许扛得住中美“硬脱钩”,但两岸“硬脱钩”绝无可能,台湾也承受不起代价。

  台湾近年投资重心转往美国,但两岸经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结构未变,大陆可凭借自己的实力、定力、能力,加深两岸经贸连结,让台湾庞大的中小企业、传统产业在特朗普关税风暴肆虐下找到避风港。

  民进党不是台湾全部,台湾一直有55%到60%的民意不支持民进党的路线,特朗普“美国利益优先”作风下,民进党眼里不但没有“台湾利益”,甚至可能不惜牺牲“台湾利益”,两岸文化、情感的连结断不了,现在是重新盘整两岸关系、创造两岸最佳利益的契机。

分享到: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