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国国民党在台发展的转折之年。年初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民意代表两项选举中,该党虽未重返“执政”,但再度成为台立法机构第一大党,政治实力有所提升,形成“朝小野大”的岛内政局;党务改革持续推进,大陆政策积极面增强,然未来发展面临一系列内外制约因素,有待进一步观察。
坚持“联白制绿”,批评蔡赖“失政”
新一届台立法机构开议后,国民党将立法机构作为制约民进党的主要平台,聚焦经济社会民生议题,强力抨击民进党当局滥用公帑肆行政策买票、凭借“执政”优势清算打压异己、奉行倚外抗陆政策导致台海局势动荡紧张、炒作罢免企图转移民众不满等。策略上,与民众党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汇聚监督合力,在立法机构往往能以过半优势通过或否决议案。第一会期(2月至7月)——国民党推举的韩国瑜、江启臣分别当选立法机构正副负责人,国民党团提出32项“优先法案”,重点是“国会改革”,包括“领导人报告常态化”、扩大立法机构人事同意权、“听证权法制化”、设立“藐视国会罪”、设立“国会特侦组”等内容。同时,国民党在立法机构相关委员会主导成立调查专案小组,锁定岛内关注的“高端”疫苗、“镜电视”申请执照、“超思”鸡蛋进口等争议,发起“打弊”行动。经与民众党协调整合,5月底,蓝白两党联手推出的“国会改革”法案在立法机构通过。6月下旬,蓝白两党共同否决行政机构就“国会改革”法案提出的复议。但遭赖清德当局动用“宪法法庭”“大法官会议”等司法机器反制,“国会改革”法案多数内容被宣告“违宪”。第二会期(9月至12月)——围绕“财、事、人”等方面,国民党继续联合民众党抗衡民进党,并礼让1席“召委”给民众党。一是以“债留子孙”“漠视民生”“图利绿营”为由,6次封杀台湾当局总预算案,使该案历时2月拉锯、7度叩关才进入审查程序。二是修正“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宪法诉讼法”“财政收支划分法”,实现罢免联署加严、提高“宪法法庭”评议门坎、释放更多财源给县市,反制民进党恶意罢免在野党公职人员、倚仗亲绿“大法官”压制立法机构等图谋,压缩绿营买票“固桩”的操作空间。三是全部否决赖清德所提7名“大法官”人选;再次修正“通传会组织法”,迫使民进党当局任命的代理“主委”翁柏宗下台,“通传会”委员仅剩3人。国民党强力制衡民进党遭后者极度忌恨,年底,民进党团总召柯建铭扬言“罢免韩国瑜”,亲绿附随组织发起罢免部分蓝营民意代表联署。
在立法机构外,“蓝白合(和)”的局面也得到维持。针对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先后被羁押和起诉,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等蓝营人士纷纷予以声援。
推动党务改革,稳固支持基础
两项选举后,朱立伦提出“团结、改革、年轻化”的主张,推动国民党组织机构朝“内造化”“轻量化”转变。一是夯实基层力量,备战2026年“九合一”选举。深化对高雄市、台南市、嘉义县等南部县市的经营,任命部分不分区民意代表担任相关县市党部主委。积极备战苗栗县苗栗市长、云林县麦寮乡长和虎尾镇长、台东县大武乡长、台中市第十五选区议员、宜兰县第四选区议员等公职的补选,获得“五胜”佳绩。全力扶持国民党籍基隆市长谢国梁,挫败民进党支持的“罢梁”行动。二是精简机构人员,提升实战能力。将黄复兴党部改为退伍军人服务工作委员会,并在组发会增设退伍军人部,将各县市的黄复兴党部并入所在县市党部,引发党内争论。完成国民党智库董监事改选,广纳多名民意代表,同时裁汰部分人员,强化智库向立法机构国民党团“输血”功能。更加重视网络作用,开办“群贤战斗营”,提升民意代表助理能力。三是拓宽青年票源,弥补年轻选民基础较弱的短板。2024年当选民意代表的40岁以下青年有12人,国民党占9人。为延续这一有利态势,整合“青年团”等原有青年工作机构,特设“青年数位部”,以数字方式强化青年工作,并解决过去青年工作碎片化问题。此外,国民党团在立法机构提出“不在籍投票法”“人工生殖法”等草案,一定程度回应了在外就读学生对保障选举权利和青年对生育的诉求。
扩大两岸交流,强化反“独”论述
两项选举后,国民党内再现检讨大陆政策的杂音,但总体守住一个中国的大陆政策底线,立足两岸关系严峻复杂和民进党当局谋“独”挑衅这一事实,更强调坚决反对“台独”,重视与大陆的沟通联系。一是积极参与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马英九两次带领台湾青年访陆,并在岛内接待大陆7所高校师生来访。洪秀柱、夏立言、连胜文等蓝营人士受邀参加第四届“携手圆梦——两岸同胞交流研讨活动”、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及各地经贸文化交流活动。王金平再次返乡寻根祭祖。通过参访考察、举办座谈会和研讨会等,与大陆有关方面对话沟通、交换意见、凝聚共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国共两党互信。二是批评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就两岸关系发展发出积极声音。朱立伦和上述蓝营代表性人士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揭批蔡英文和赖清德竭力谋“独”、一味靠美、卖台害台的内外政策本质,呼吁绿营改弦更张、尽速调整两岸政策。王金平成立跨党派智库“中道和平联盟”,抛出“主权同而不分”说法。
三是扩大务实合作,拓展两岸县市、基层、民间交流。国民党团总召傅崐萁、多名国民党籍县市长、金门县和澎湖县民意代表等率团访陆,上海台北城市论坛顺利举办,推动恢复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台湾农渔产品输入大陆,开展城市管理、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增进台湾民众利益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