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台湾两项选举落幕,民进党继续“执政”,顽固推动“台独”路线,导致两岸关系复杂严峻;公然掀起党争恶斗,诱发岛内政局诸多乱象;肆意放纵派系贪腐,致使台湾民众苦不堪言。
蛮横推进“台独”施政,两岸对抗风险上升
(一)顽守“台独”分裂立场,升高两岸对立对抗。民进党为煽动两岸对立、捞取“台独”选票,罔顾岛内“要和平、要交流、要合作、要发展”主流民意,不断进行“固独阻融抗统”政治操弄,致两岸关系僵局难解。一是延续两岸对抗基调。民进党主席赖清德自称“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利用“5·20讲话”“双十讲话”公然兜售“新两国论”,且在岛内社会文教、外事防卫、两岸经贸等领域全面落实“去中国化”施政,竭力推动“文化台独”,深化两岸“脱钩断链”,充分显示“赖氏台独”的顽固性与破坏性。二是破坏两岸交流氛围。针对海峡论坛、“2024上海—台北城市论坛”等两岸交流活动,民进党予以百般阻挠,诋毁“双城论坛矮化台湾”,意图破坏两岸交流氛围。年底,民进党民意代表又提案修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欲在“吴斯怀条款”基础上新增“吕礼诗条款”,用以打压积极从事两岸交流活动的岛内人士。三是强阻两岸民众互动。民进党拒绝解除岛内居民赴陆旅行“禁团令”,恶意将台湾居民赴大陆旅游警示提高至“橙色”,以所谓“国安疑虑”为由拒绝台湾旅游业界包船赴陆申请。同时,民进党及其侧翼“网军”还肆意“抹红”“抹黑”两岸民间文化交流,频频给民族英雄郑成功贴上所谓“殖民者”标签,诬蔑妈祖、保生大帝、关帝爷等为所谓“对台统战工具”,试图恫吓台湾民间信仰团体和信众,公然挑战岛内公众底线。
(二)拓展所谓“国际空间”,借机制造“一中一台”。赖上台后,民进党当局极力鼓吹“让世界看见台湾”,大肆攻击联大第2758号决议,谋求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妄图制造台湾是“国际社会重要一员”假象。一是伺机推动台湾海峡“国际化”。“2·14”撞船事件发生后,民进党当局借机站队美国所谓台湾海峡“国际水域说”,附和美西方诬我“霸道控制台湾海峡”,威胁民主国家“海上生命线”“科技供应链”,推动外部势力介入台海。7月,民进党当局勾连日本在东海开展“断交”后首次海上联合演训。此外,台当局还于年内增派人员赴美“海岸防卫学院”受训,促成美海军上校入岛担任“海巡联络官”。二是竭力挑战联大第2758号决议。7月,2024年“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在台举办会议,通过所谓“决议”,妄称联大第2758号决议“未解决台湾的政治地位”,未涉及一中原则。赖清德参会叫嚣“大陆错误诠释联大第2758号决议是为了建构武力攻台的法理依据”。9月,第79届联合国大会开幕,民进党当局宣称要协助国际社会“正确了解”联大第2758号决议,鼓噪该决议“与台湾无关”,“中国无权在联合国体系代表台湾”。三是上演“过境”美国政治闹剧。赖清德、萧美琴等民进党政客,以窜访、“过境”美国为名,谋求提升“台美关系”,变着法子搞所谓“外交突破”。
(三)卖力贴靠外部势力,严重损害台海和平。民进党主动充当美西方“军事遏华”棋子,妄图“倚洋谋独”“以武拒统”。一是提升对美军购频度、额度。年初,美台高调“官宣”包括无人机、F16战机零件、防空导弹等在内的多个军售项目。8月,在民进党当局递交给台立法机构审查的防务预算书中,2025年度防务预算总额高达6068亿元(新台币,下同),相较8年前增长近一倍,创历史新高。二是妄图利用军购讨好美国。11月,特朗普刚当选美国下一届总统,民进党为讨好特朗普,向美新政府递交“投名状”,随即通过绿媒放风,声称要向美提出总价超150亿美元的军购案。年底,在赖“过境”美国前夕,民进党当局再度向美追加采购3.85亿美元军备。三是“倚美谋独”违背岛内民意。民进党挥霍岛内民脂民膏,向美交“保护费”,不惜牺牲台海和平稳定的作法,激起岛内民怨。11月,民进党当局开展名为“太武操演”的实战化训练,高调展示F—16V、“阿帕奇”等美式装备,其挑衅行为招致岛内舆论一致挞伐。12月,台多份民调显示,民众强烈不满民进党“量台岛之物力,结美国之欢心”的恶劣行径。
“内斗”“外斗”同频共振,岛内政局乱象升级
赖清德当选后,民进党派系围绕利益交换和政治分赃内斗加刷,同时动用各种政治手段打击在野党,挤压统派生存发展空间。
(一)民进党权力分赃不均内斗频频。一是绿营内部权力格局分化重组。2024年,民进党派系版图整体呈现“英系”势力消退、亲赖阵营扩张格局。年初,台湾“二合一”选举结束,民进党在立法机构共获51席次,“新潮流系”及“亲新系”合计达18席,“正国会”10席,“英系”仅剩5席。5月,民进党22县市地方党部主委选举结果出炉,“新潮流系”“英系”“正国会”三大派系各得4席。7月,民进党举行所谓“全代会”,各派系围绕未来两年党内权力分配、2026年台湾“九合一”选战布局展开激烈博弈。最终,在10席“中常委”中,亲赖人马拿下6席,包括“新潮流系”2席、“绿色友谊”“正国会”“涌言会”“民主活水”各1席;另外4席为“英系”2席、“苏系”1系、陈亭妃1席。二是赖系与非赖系角力不断。赖上台后大肆选用“新潮流系”的“台南帮”“高雄帮”占据肥缺岗位。其赤裸裸打造“赖系近卫军”的做法引发民进党其他派系不满。年中,卸任仅两个月的蔡英文以“另有行程”为由缺席民进党“全代会”,让“蔡赖之争”再次浮出水面。12月,在“大法官”人事同意权投票过程中,民进党立法机构党团投下反对票,导致赖提名的七名“大法官”全遭否决,重创赖在民进党内威信。
(二)赖罔顾民意朝野争斗日益尖锐。赖上台后刚愎自用,选择向国民党、民众党“全面开战”,导致岛内政局战云密布、动荡迭起。一是煽动绿营侧翼施压在野党。赖和民进党不愿接受“双少数地位”,主动寻衅挑战拥有多数民意代表席次的国民党、民众党,大肆利用“网军”、绿媒和侧翼组织,恶意阻挡蓝白两党提出的“立法机构改革法案”。5月,鼓动多个“独”派团体,煽惑近10万名青年支持者,引发全台串联的“青鸟运动”,意欲利用街头闹事手段,施压在野党团、裂解“蓝白合”。二是肆意进行仇恨政治动员。民进党为胁迫国民党、民众党配合其“台独”施政,年内对民众党主席柯文哲猛下杀手,且向国民党政治人物发起所谓“大罢免潮”。9月以来,民进党当局利用“京华城案”“政治献金案”,对民众党主席柯文哲穷追猛打。对此,岛内媒体评论指出,柯案是民进党对民众党赤裸裸的“政治追杀”。10月,在绿营“严阵以待、全力以赴”,屡屡动用“执政”资源的情况下,民进党发起的国民党基隆市长谢国梁罢免案惨遇滑铁卢。不过,踢到民意铁板的民进党并不死心,于12月再抛罢免蓝营民意代表议题,宣告其将继续上演“恶罢”闹剧。三是立法机构冲突加剧政党对立。针对岛内立法机构“三党不过半”状态,民进党“好勇斗狠”,致岛内政坛恶斗不止。2月,台立法机构首次召开会议,蓝绿民意代表就发生激烈肢体冲突,上演“全武行”。8月,民进党当局2025年度“总预算案”连续遭到国民党、民众党联手封杀后,民进党死不认错、固执斗狠,多次扬言“释宪”、威胁“倒阁”。12月,岛内立法机构审议“选罢法”“宪法诉讼法”“财政收支划分法”修正案时,民进党用“拳头”代替“人头”,使得会场爆发激烈冲突。
(三)民进党当局酷烈追杀岛内统派。民进党动用司法、行政、舆论等手段,以“莫须有”罪名,针对性迫害岛内统派组织和人士,持续强化“绿色恐怖”。年内,台内部事务主管部门以“破坏治安和社会秩序、侵害民众自由”等罪名为由,声请台所谓“宪法法庭”解散台湾“中华统一促进党”。此外,“统一联盟党”屏东党部主委张存逢、总干事黄荣德,因组织屏东基层民众赴大陆交流参访,遭民进党当局无理指控,被台湾屏东地方法院一审判决有期徒刑4年半。
弊案丑闻触目惊心,贪污腐化变本加厉
过去一年,民进党抢钱、卡位乱象频发,爆发诸多弊案与丑闻。年初,国民党公布“高端”疫苗案相关录音资料,直指民进党有近千人为“高端”股东,涉嫌欺诈与内部交易。赖上台后,民进党阵营接连爆发多起弊案。7月,桃园市前市长、前台湾海基会董事长郑文灿因涉嫌巨额贪腐受贿被法院裁定收押监禁。8月,前交通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李孟谚因“桃色风暴”狼狈下台。同月,民进党民意代表林宜瑾办公室遭搜查,检方针对其在台南市议员任内涉嫌诈领助理费进行侦办,认定林犯有贪污、伪造文书等罪行。11月,民进党前“中执委”“台盐”前董事长陈启昱涉光电弊案被捕。12月,台湾2024年代表字票选结果公布,“贪”字高居第一。对此,岛内媒体直言,“贪”字准确概括岛内当权者的失德与败政,是对民进党的一记当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