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西城区文联主办,西城区民间艺术家协会、高雄市中华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协办的“同上一堂非遗课”海峡两岸在线非遗教学活动,在京台两地线上线下联动开幕,台湾会场60余人、北京会场40余人共同见证了非遗魅力。
西城区文联驻会副主席童薇对出席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她表示,希望此次活动不仅能够搭建起一个传承发扬两岸非遗文化的交流平台,也能在此平台上增进相互理解,取得艺术上的共同进步,不断拓宽、走深这条以民间艺术凝聚情感的文艺道路,举好精神之旗、树好精神支柱、建好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
高雄市左营区社区联合发展协会理事长朱明德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两岸在文化传承上一脉相承,尤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更是体现文化同源的特性,希望两岸同胞继续手牵手、心连心,让文化传承做到线上线下同步,让传统文化在台湾扎根。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侯仰军在致辞中表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弘扬好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两岸文化交流成就来之不易,文化交流任务依然繁重。希望大家通过不懈努力,守护共同的文化财富,为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开幕式上,北京、高雄两地精彩演出同步上演,会场充满歌声、音乐声、掌声。北京青年评书演员张准带来的评书《大美西城》,充分展现出北京千姿百态的民俗风情,带动全场气氛。高雄会场的表演《青花瓷》、二胡演奏《望春风》和舞蹈表演《讨海人》联翩而至,热情洋溢,将本次视频连线活动推向了新高潮,也展示了两岸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
“红色和白色是主色,请在手心揉成团,红色如核桃大小,白色如中药丸大小。红色做兔儿爷的身体,白色做兔儿爷的头部。其余颜色如黄色、紫色、绿色、蓝色等也揉成团,如拇指指甲盖大小……”这是非遗文化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冯慧芸老师在为台湾高雄的观众现场教学如何制作面塑兔儿爷。现场还推出了非遗项目展示及体验活动,并组织京台两地居民亲手体验,在线互动交流,共同感受非遗技艺传承千年的文化记忆。
自2013年起,中国民协积极开展民间文艺小分队赴台展演工作,并逐渐从高校走进了中小学校园,从剧场走入了社区,从台湾北部延伸到了南部,力求通过民间文艺表演、展示、讲演方式,将祖国丰富、优美的民间文艺和风俗文化介绍给台湾民众和青少年,使其对两岸之间的文化血脉有更形象、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西城区民协主动谋划,将线下参访转变为线上互动,通过“云交流”模式将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继续开展下去,两岸民间艺术家和民众的联系持续不断加强。
京彩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