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页

冰雪逐梦 两岸情融——记第十八次台青之友沙龙

日期:2025年01月13日 来源:北京民革
【字体: 打印 当前阅读量:

  图为台生在终点处庆祝。

  台生刘奕宏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交换生活接近尾声。离开北京前,“在北京看一场雪”的念头在他心中变得愈发强烈。1月8日,由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主办,民革中央联络部、民革北京市委会共同承办的第十八次台青之友沙龙活动在京举办。该活动得到民革延庆支部、延庆区台办、延庆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刘奕宏和其他19位在京台生和大陆学生一道,前往位于北京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共赴一场滑雪之约,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这次圆梦之旅。

  就在活动前一天,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刚刚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次日,阳光倾洒而下,照在银装素裹的雪道上,熠熠生辉。随着大巴车缓缓驶入园区,京台两地学生满怀期待地望向窗外,眼中满是对接下来活动的憧憬与兴奋。

  “看,好多缆车!”“他们都滑得好厉害!”现代化的设施、专业的雪道、错落有致的高山和滑雪者的飒爽英姿映入眼帘,这一切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也让同学们感到新奇和跃跃欲试。

  清华学子李致阳身着2022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服饰,在人群中格外醒目。原来,他虽参与过冬奥志愿服务,却一直无缘来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当时主要在国家体育馆服务,这次能来这里体验滑雪,我真的很期待!”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憧憬。

  同样来自清华的陈雅慧,作为滑雪爱好者,早早就备齐了面罩、手套、速干衣和可爱的防摔“屁垫”。但因许久未滑,穿戴装备时陈雅慧也稍显手忙脚乱,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她顺利选好装备,自信地迈向雪场。

  室外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让同学们的脸颊冻得泛红,却无法冷却同学们心中的热情。入口处,雪道介绍展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里既有适合新手的大众体验区,也有海陀穿越、银河雪道等难度各异的雪道,其中专家级雪道高达70%的坡度更是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专家级雪道只有奥运选手才能驾驭吧?得多刺激啊!”你一言我一语,热烈的交流和讨论让寒冷的空气也逐渐升温。

  踏上雪道,学习正式开始。教练细致地讲解雪板、雪鞋和雪杖的使用方法,并示范热身及速度控制技巧,为同学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练的指导下,同学们握紧了雪杖,弯腰屈膝,重心前倾,举起雪杖,从雪道顶端冲了下去。

  冰天雪地中,最温暖的不仅是同学们对于滑雪的热情,更是两岸青年之间的互帮互助。每一次摔倒,都有同伴们的及时搀扶;每一次突破,都能听到同伴们的热烈欢呼。

  两岸青年像多年的朋友一样,互相鼓励,互相记录对方在雪道上飞驰的英姿。在这里,汗水与欢笑交织,恐惧与勇气碰撞,两岸青年的心也越来越近。

  雪板在雪道上飞驰而过时,快乐的时光也匆匆流逝。到了雪场关闭的时间,同学们依依不舍地脱下了雪鞋和头盔,流连忘返地走下了雪道。活动结束了,但交流并没有结束。

  来自清华大学的李广普是不久前大陆高校师生赴台参访团的一员。这次,他作为大陆同学之一,和新认识的台湾朋友分享了自己赴台参访的感受。“台湾的同学们都很热情,我们可以毫无保留地交流我们的思想。”李广普回忆道。

  活动即将结束时,同学们还在依依不舍地用镜头记录着奥运村的一切。“希望还能有机会来这里,下次我要坐缆车上去俯瞰整个滑雪中心。”陈雅慧翻看着手机里同伴为她拍摄的照片说道。

  对刘奕宏而言,这次活动不仅圆了自己在北京看雪的心愿,也为自己在北京的交换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虽然快要离开北京了,但是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参加其他的两岸交流活动,也希望两岸青年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机会,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刘奕宏期待地说。

  这份在冰雪中结下的情谊,显得更加纯洁和珍贵。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京台两地青年共同驰骋雪道,相互扶持与鼓励,每一次的欢笑与拼搏都成为情谊的基石。

  在雪道上的驰骋,不仅是对冰雪运动的热爱,更是两岸文化交流与情感融合的生动体现。未来,愿两岸青年在更多的领域碰撞出绚烂火花,共同书写两岸交流的华丽篇章。

分享到: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