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页

传承稻作文化,京台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

日期:2022年10月11日 来源:京彩台湾
【字体: 打印 当前阅读量:

  秋是收获的季节。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西马坊村的800亩稻田,一片一片,金黄、黄绿、深紫、绯红,蓝天白云下,沉甸甸的稻穗摇曳着,似低头私语,又随风荡漾,像在酝酿一场气势磅礴的丰收大合唱。

2022-12-26_131936

  10月11日,海淀区上庄镇与高雄市美浓区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开展了“亮三山五园底色,再现京西稻美景——两岸共享华夏稻文化、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

  长在皇宫里的水稻什么样?活动伊始,两岸嘉宾与现场观众对“皇家贡米”京西稻产生了浓厚兴趣。据京西稻保护人杜振东介绍,北京种水稻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但京西稻真正名噪一时是在清代,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悉心培育130年而成为皇家贡米,京西稻也是我国农业史上罕见的皇帝亲自参与培育和种植的粮食作物。基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水稻品种,2015年11月17日,海淀京西稻被列为第三批23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进入了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行列,成为海淀区的一张金名片。

2022-12-26_131949

  中华文明以农而立,两岸在农耕饮食文化上一脉相承,据高雄与会专家介绍,美浓是客家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美浓的稻米文化在全台也很出名,这里有两条溪流灌溉,还有充足的光照与良好的土质,一年三季稻米收成,最特别的是这里的稻米有芋头的香气。

  活动现场,在北京生活20多年的台胞林圣庭与在美浓的母亲及哥哥进行了视频连线,互道平安祝福。当母亲与哥哥看到活动就在一望无际的稻田旁举行时,发出了阵阵赞叹,并让林圣庭能带着美浓的稻米回到祖国,让对岸的家人尝尝台湾稻米的味道。北京会场也向高雄朋友发出互访交流的邀请,活动现场洋溢着温情与感动。

2022-12-26_131959

  本次活动除对两岸稻作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知识进行分享外,还运用多种形式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再现京西稻美景。以京西稻田为背景的太平鼓表演《鼓舞新生活》营造出热烈如火的气氛,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京西稻的传说》活灵活现。高雄现场带来了由社区居民演出的独具地方特色、传承客家农耕文化的《客家战鼓雄风》《快乐满山园》等精彩节目。

2022-12-26_132009

  稻米文化情连两岸,既是对丰收的喝彩、对劳动的歌颂,也是对盛世中华五谷丰登的礼赞。活动现场两岸多次连线互动,一起云收割、庆丰收,两个会场洋溢着激动的掌声、亲切的问候、温暖的情谊。

  北京市台办及海淀区领导,海淀区台办领导,海淀区上庄镇50位农民朋友与高雄市美浓区40位农民朋友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作者:鲁丽玲)

2022-12-26_132018

  Tips:京西稻

  康熙《几暇格物编》记载,康熙在西苑丰泽园中开田种稻,一日忽见一株水稻“高出众稻之上,实已坚好”,便收藏其种。次年种植,果然早熟,且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因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四十余年以来,内膳所进,皆此米。“御稻”就是后来人们说的“京西稻”。

  也有传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携回紫金箍水稻良种,在京西试种,称之御田;所产米供宫廷食用,称之贡米,即京西稻。

  有学者认为,《红楼梦》中的“胭脂米”即是京西稻。《红楼梦》第53回乌进孝向贾府进贡,其中写道:“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其他米粮都是五十斛,唯有胭脂米仅有二石。

分享到: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