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区安苑北里19号楼地下二层,是一个普通的人防地下室,但顺着台阶往下走,颠覆性的视觉冲击感迎面而来,与其他地下室相比,这里干爽、明亮、空气清新,既舒适又新潮,这就是“地瓜社区”。
6月19日,驻京台湾媒体《旺报》、《联合报》、TVBS电视台、东森电视台、中天新闻、年代电视台、三立电视台的记者一行13人来到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对地瓜社区进行采访,参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感受560平方米的地下室魔幻变身。市台办副巡视员马振生、市台办宣传处处长孙方遒、朝阳区台办主任李波、亚运村街道书记麻晓晖等参加采访和交流活动。
“地瓜社区”设计者周子书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
台湾记者们采访了“地瓜社区”的设计师——周子书。这是一位年轻的设计师,与其他设计师不同,他并没有过多关注地上建筑的设计,而是将目光聚焦在地下室。周子书说,之所以叫“地瓜社区”,就是因为地瓜老少皆宜又贴近生活。地瓜长在地下,但是枝叶延展到地上,正符合他把地下室作为社区营造一部分的理念。
起初,周子书和他的团队利用废旧三轮车改装成流动投票车,做了一次关于地瓜社区怎么使用的居民投票。他认为这是创建了一个媒介平台,既能倾听到别人的声音,又能通过这个媒介与小区居民对话,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周子书原本以为这个小区老人居多,老年人的需求会占据主导地位,但实际调研显示,这个小区年轻人的主张成为主流。在187位提出意见的居民中,20—40岁的居民占了75%。地瓜团队通过调研真正发现了居民们的需求——让居民投票,这是大家决定的社区。
周子书和他的团队
私人影院
地瓜社区于2016年3月正式运营,560平方米的地下室被划分成了18个功能区,包括个人免费图书馆、免费的邻里茶吧、公共客厅等免费空间,还包括共享玩具、创享教室、台灯书房等低价时租空间。
周子书说:“地瓜社区本身是个公益项目,但公益不等于免费,如果完全免费,居民不会珍惜,运营也无法持续。我们在社区里找到了一个最基本的商业运作模型,功能区一部分是免费的,一部分是时租,但收费很低,一年来地瓜社区已能通过时租基本覆盖工资、水电等费用,正常运营。当然这个运营只是最基本的运营,远谈不上商业性的运营。”
慢慢,居民们发现,被改变的不仅是房间内饰与功能,还有安苑北里社区近9000名住户的人际往来及人与社区的关联。
朝阳区亚运村街道书记麻晓晖接受中天电视台记者采访
市台办宣传处处长孙方遒(左一)、区台办主任李波(左二)、亚运村街道书记麻晓晖(右二)与东森电视台记者(右一)探讨“地瓜社区”营造理念
台湾联合报记者现场编辑新闻稿
小区居民在绘画
台湾记者们还采访了亚运村街道书记麻晓晖。他认为,地瓜社区把地下室改造得说让人震惊也好,说让人眼前一亮也好,实际上它真正改造的是社区的邻里关系。这种政府合作支持,社会组织运营,社区居民自我管理、主导的模式,比单由政府提供服务具有更多的优势,它解决了政府提供服务项目类别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地下空间管理难的尴尬。
“地瓜社区”作为社区营造项目,把社区闲置的地下室改造成居民自治的共享空间,让居民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邻里提供服务,营造平等、温暖、好玩的社区文化,给台湾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采访成果近期将在台湾媒体上呈现。
年代新闻记者拍摄社区居民活动